2014年楼市设计
房价数据“打架”不是今年独有的现象。但阵势之激烈,反差之明显,似乎又能让观者嗅出一点不一样的气息。
6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半数下跌,其中一线城市中只有北京微涨,广州持平,而上海、深圳则出现近两年来首度房价环比下跌。
然而,上海易居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数据则指,5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环比增长3.7%,同比增长10.6%。具体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环比分别上涨1.6%、6.6%、14.4%、1.5%。
不仅官方与民间机构统计数据南辕北辙,即使官方之间的数据,也常常“打架”。
以广州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5月份广州房价环比涨幅分别为0.4%、0.1%、0,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统计数据却显示3-5月广州房价环比上涨分别为10.4%、1.5%、2.1%,连续三个月创下新高。
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统计局与当地房管部门的调查样本不同。同时由于近期市场低迷,“限价”政策有所松绑,导致双合同现象大幅度减少,而积压多时的高价盘得以集中网签,这无形中变相提高了楼盘的网签售价,从而带动了房管局房价数据的明显上涨。
尽管由于统计方式不一样,导致数据“打架”已经是司空见惯。然而截然不同的数据,却让人们对本就处于敏感期的楼市,更加“不明觉厉”,楼市“真假摔”之争越演越烈。 以“大炮”任志强为代表的挺涨派,继续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看好楼市:“我不敢说明天房价就涨,但迟早会反弹上升。”
以经济学博士马光远为代表的挺跌派,则认为“房价转折点100%确立”,其直言,从目前各方面的数据分析来看,房价出现全面调整的概率慢慢的升高,1-5月份整个房地产的表现“令人担心”。
尽管各方对于楼市真假摔的声音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整期,且仍将持续。【详细】
仲量联行研究报告说明,2014年一季度,中国机构投资的人在海外的住宅项目投资额同比上升了80%,由去年的6亿美元升至今年的11亿美元。回顾此前数据,2013年,中国海外商业
房地产投资总额为7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而2012年和2011年,这一数字分别为33亿美元和29亿美元。
从出海房企来看,进军海外房地产市场除了绿地、万科、万达、碧桂园等龙头房企,同时也有新华联、开源控股等慢慢的变多的二三线房企加入;
从投资城市来看,英国、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最受青睐,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慢慢的变成了澳大利亚房地产业第四大外来投资方,上一财年投资额达到54亿澳元;
从投资业态来看,此前,办公楼是中国机构投资的人海外商业地产投资的首选资产类别,但目前来看,中国房企对住宅开发用地的兴趣正一直增长,同时,文化和旅游产业也慢慢的变成为房企关注的焦点。
业内一致认为,房企大举布局海外市场,一种原因是由于国内政策趋紧、楼市低迷,另一方面则是海外房地产市场整体走势良好,在此起彼伏之下,海外市场俨然成为房企的“避风港”。 然而,机遇似乎总是与风险并存。
高力国际调研及咨询董事陈厚桥在接受新华网记者正常采访时便直言,房企投资资金金额如此之大,面临的风险有四点。“一是市场风险,开发商不熟悉国外的房地产玩法;二是政策风险,开发商需跟当地政府打好关系;三是金融风险,投资国外需将资金转出,赚到的钱又要转回国内,这之间产生的损失很难保证;四是消费力风险,外国人口并没有国内多。”
近日,事实上中国房企的海外投资之路再受挫折。日前,韩国济州道新任知事发表言论指,中国目前在济州投资的项目属于“投机资本”,要求已经获得上届道政府批准、但尚未开工的项目从头再来。此外,他还宣布将提高外国人通过购买房地产获得济州永久居留权的权利。
这给正处于兴头中的海外投资热潮来说,无疑是一盆冷水。目前进入韩国的企业有绿地、蓝鼎等。早在此前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绿地就曾经表示,在韩国如果不熟悉当地法律,不了解其中的特殊政策,很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
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今后中国机构投资的人对海外地产的投资活动还会继续增长,2014年海外商业房地产投资总额或能突破100亿美元。而此番韩国济州叫停中国项目,或许带给中国开发商一个警示:出海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详细】
纵观今年的楼市,市场波动反复上演,降价促销引群众围观,取消限购风声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企之间的竞争也越演越烈,半年业绩的公布,可谓几家欢喜几家忧愁。
据万科公布的销售业绩来看,前6月累计实现销售面积821.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09.1亿元,同比增长14.6%和20.6%。万科首次半年突破千亿销售额。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此表示,“品牌房企面临市场调整时反应迅速,才得以实现较好的销售业绩。”
然而其他几家却似乎没那么“走运”。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多家品牌房企完成情况均未过半,佳兆业上半年的销售业绩11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300万的37%。此外,招商、奥园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分别为172亿元和51亿元,仅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三成左右。富力地产半年销售257.6亿,完成目标36.8%。
201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风云突变,1-6月全国商品房、商品房量价呈现同步下行,城市间市场分化更趋显著。
“市场调整是企业分化的最根本原因,不同城市出现分化,一些城市作为企业最主要的销售来源,出现购买力萎缩,间接导致房企销售下滑。”张大伟分析指出。
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前六个月销售突破500亿的企业为7家,平均销售额692亿元,较上年均值增长19.5%。200亿~500亿的房企为8家,平均销售额为251亿元,比上年小幅上涨。100亿~200亿房企有13家,平均销售额121亿元,此阵营企业受此轮市场调整影响较大,增长乏力。之后有25家房企实现50亿~100亿销售业绩,平均销售额较去年同阵营小幅下降2%至73亿元。
部分企业仍在艰难完成目标,张大伟认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年初房企对市场过于乐观,将任务指标定得过高。
“从今年的市场来看,房企很难实现去年的上涨的速度,下半年房企之间的分化还会促进加剧。”他表示。【详细】
众所周知,从去年至今银行房贷紧缩,停贷现象严重。今年5月,央行喊话各家银行,要求优先满足居民首套住房的贷款需求。然而,文件已出台近2个月,各地贷款政策却罕有实质性放松,个别地方甚至会出现首套房贷“不降反升”、二手房停贷现象。
据记者观察广州各大银行发现,目前保留房贷利率优惠的仅剩汇丰银行。工商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仍然上浮5%。其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日前央行有意向调整房贷政策,但落实的文件还没有下来,因此银行仍旧按原制度执行。而广发银行也表示文件只是口头通知,没有正式文件,银行暂时还没有执行。
同时,市场的表现似乎也并不“买单”。主要体现为,成交量的低迷态势始终未能改善。
据国家统计局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4年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60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降幅比1-4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已连续4个月维持下行。
相比之下,2013年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达到17.3%。也即,2014年以来,楼市成交量出现“骤跌”局面。
尽管如此,还是有业内人士坚信,下半年的楼市将出现转机。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当前从大中城市短期市场表现来看,尽管短期内大多数城市存销比高企,部分城市出现大幅降价的现象,但是,这样的现象应该不会持续太久,预计下半年,由于银行信贷对于首套自住需求的支持,信贷紧缩的局面将逐步得到一定的改善,至此,供求关系较为合理或供不应求的城市房价将步入平稳上涨的通道。【详细】
开发商压力大,央行喊话各家银行,就连中介也开始叫苦连天。先是几次三番唱衰楼市,随后又形成联盟向新兴的电商卖房平台控诉。今年中介生存艰难到了什么程度?
此前有相关新闻媒体报道,5月底以来,全国多地爆出房产中介联合起来集体某地产网站,其中一些地区直接采取了下架房源的手段,对其不断上涨的端口费用表示不满。这场源于二手房行业不景气的中介围剿 “战争”从最先的杭州迅速燃烧到重庆、青岛、北京、深圳、东莞、郑州等多个城市。
据了解,房产电商与传统中介,前者向个人提供后者发布的房源,按点击量收费,即“卖端口流量”。早在2008年,该网站就曾计划提高端口收费标准,彼时受到三家传统中介抗议才打消想法。但近年互联网的发展伴随中国房产 市场 的火爆,令网络站点平台的话语权不断的提高,对传统中介的收费也日益加大。
一个明显的对比是,目前中国房产经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3%-5%,而已上市的房产网络企业利润率往往高达30%以上。
但在竞争加剧的今天,端口费用逐步的提升,与此同时,由于中介向个人收费的比例未改变,因此互联网投放成本提高的同时,其渠道效果却在下降。
2014年以来,受信贷紧缩、自住房上市以及 限购 持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各大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均被打入“冷宫”,回暖乏力。以此次深圳联盟该网站为例,从成交量来看,今年1至6月,深圳二手房月均成交量约为5143套,已接近2006年以来的最低点。
“我们中介现在的生存都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地产经纪行业,至今的主旋律仍然是严格监管和打压。这种情况下,中介行业环境恶化、利润被盘剥,而电商却在不恰当时机涨价。”一位中介的人说,在政府严格限制房产经纪行业收费标准的情况下,整个行业的各类成本却在过于迅猛地增加,包括店租、人力成本,推广费用等。
今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以及2020年我国要实现非流动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消息一出,不少业界人士将此视为对房地产商而言“喜大普奔”的好消息: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然会衍生出更多的住房需求,这会不会是房地产行业的又一个春天?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更是加剧了这种期待:“从市场层面来看,未来60%左右的新增住房需求将由城镇化带来。”她指出,到2020年,如果实现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的目标,其中60%的需求来自于城镇化,而城镇化新增城市人口需求主要是初次置业的需求,也是所谓的刚性需求,其次是改善性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的住房供给依然要高度关注首次置业的家庭中小户型的需求。
在接受新华网记者正常采访时,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这次的新型城镇化更强调人的城镇化,即身份的城镇化,待遇的城镇化,与以前以土定中心的城镇化有所区别。许学锋则强调,不能让房地产成为独行者,房子建起来之后,产业的规划和建设要跟上。“有了产业,人到了城镇里才有工作,有工作才有收入,人才有支付能力,才能够在这一个地区生活,在这一个地区成家立业。”
除了业界关注,市场也对新型城镇化给出了热烈的回应。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由各地因地制宜地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
这一意见的出台,被市场视为对新一轮城镇化的有利助推。据相关新闻媒体报道,当天,多个建设类行业股票相继涨停。该报道续指,有六大行业率先受益于城镇化建设。首先受益的无疑是房地产行业。其次,建材、基建行业也将充分受益于城镇化建设。再者,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包括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行业也将迎来快速地发展期。【详细】
去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国办随后下发任务分工通知,要求今年6月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
其后,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公开表态,今年国土部将在6月前提出不动产登记条例,建立不动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不动产信息共享平台。
在广东,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已于四月成立,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也被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列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然而,随着七月的到来,这短暂的期待又幻化成空,其最大的阻力来源,是住房信息联网要比想象中难得多。
事实上,不动产登记遇阻并不是头一遭了,有媒体指,早在七年前,“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就已写入《物权法》,但因分歧较大,未规定统一登记的范围、机构和办法,最终不了了之。
尽管不动产登记条例未能如期报到,但其一旦推出,其预期产生的作用振奋人心:房产的拥有分布状况将更加透明;二手房市场将有更多房源入市,空置房总量将会减少;房产大佬潘石屹更是公开表示,它将使房价大跌。这对于有购房需求的人来说,或许也算是喜大普奔的期待吧。【详细】
6月23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自7月1日起为期两年内,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城市将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与以往的试行不同的是,本次的以房养老放宽了准入条件,年满60周岁以上拥有房屋完全独立产权的老年人,就可以投保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这对于部分有需要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喜大普奔的利好消息。
然而,喜大普奔背后也有一定的问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教授宋世斌认为,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背景下,保险企业来提供一种新的养老保险产品,把老年人房产的价值发挥出来,这样的产品毫无疑问具有价值。但在中国推行,首先面临的障碍是住宅仅有70年产权的事实。“很多老人手里的房子都比较旧了,70年产权剩下的不多,不解决产权的问题,后面的价值很有限。”宋世斌分析,中国的房价目前已处于高位,市场对未来房价波动的预期较高,因此,鉴于房屋未来价值难以估量,保险公司作出的价值评估将会比较保守,按相比来说较低的标准发放养老金,对老年人而言,这是最大的不理想因素。
另一不理想因素是,老年人在进行以房养老的过程中,还需要承担房屋抵押本身的手续费。“价值评估需要一级的评估师,法律手续包括抵押这些也都需要成本,保险公司不大可能承担这部分成本。”宋世斌补充道。
以房养老的利益分配问题也非常关注。“政府如果要关注孤寡老人,让他们晚年过得更好的话,这项业务就不要完全商业化、暴利化地去运作,最好用带有一些公益色彩、保本经营的方式来设计产品。”广州市知名房地产专家韩世同建议应当设计为没有固定年限,一旦跟保险签约,就可以保障到终老的产品。
但与此同时,他也指出如果要实现公益化的以房养老,不排除保险公司出现亏损的可能,这时,政府的财政支持或是机构介入进行兜底十分必要,否则没有利益的话,保险公司的参与热情也难以提振。
此外,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谈锦钊认为:“这是家庭财产如何盘活的问题,是一个比较长远的方向。对于没有子女抚养、或者是退休收入比较低、没有养老资产金额来源的老人而言,被采用程度或许会高一点。但目前来看,这部分人还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房子是很重要的不动产,人们的传统观念还是要把家庭财产传承下去。毕竟大部分国人眼中,家庭最大的财产就是一套房子。”谈锦钊说道。【详细】
今年的土地市场,可谓赚足眼球,从一季度轰轰烈烈的地王频出,到二季度冷冷清清的流拍成风,上演了一部土地版的“滑铁卢”。
据了解,广州市2014年土地出让计划中提到,2014年将会供应住宅用地666万平方米,商业服务业用地509万平方米,两者同比皆增逾10%。
而在2013年,广州土地出让金收入已达838亿元。业内预测,若以上计划顺利完成,广州2014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将破千亿元。
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广州上半年通过挂拍方式出让的地块共有77宗,最终成交60宗,总价格为412亿元,未达去年成交金额的一半,总占地面积为339万平方米,推地完成度大不如前。
在今年一季度,荔湾区、番禺区、黄埔区、先后拍出新地王。甚至会出现21家房企参加土地拍卖“抢地”的盛况。华发、保利、碧桂园等大型开发商均有斩获,开年楼市声势之浩大,致使市场产生了两种声音,有被开发商拿地力度之大所震惊的,也有为未来房价所担忧的。
第一季度的热度犹在,第二季度的土地成交却直线日的“史上最快土拍”,仅有两家房企参与竞拍,且在眨眼功夫,3轮举牌后完成交易,与年初的几十轮举牌争锋对决截然不同。在5月份,位于海珠区的一块住宅用地甚至在出让前一晚被突然中止。“流拍”、“底价成交”等词语也多次在二季度出现在新闻头条上。
据统计,广州上半年共成交的60宗地中,有38宗地以底价成交,占总数的63.3%,被中止出让土地7宗,流拍有10宗之多。
事实上,土地市场走冷与房企投资热度减弱不无关系,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家大型房企于上半年的全国拿地总额不足1600亿元,1月份为582.52亿元,2月份为331.99亿元,3月份为261.95亿元,4月份为154.4亿元,5月份为116亿元,6月份仅为110亿元。房企拿地放缓的趋势十分明显。
尽管分析的人表示,下半年地方政府会加大供地量,但经历过二季度“有地没人要”的局面之后,谁敢拍胸口说下半年土地市场会大热呢?【详细】
实际上,粤港澳自贸区并不是近期新规划。早在2013年7月23日,广东省政府官方文件已有明白准确地提出,南沙新区启动申报自由贸易区。
今年2月底,在广州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公开透露,列入粤港澳自贸区申报的包括广州南沙保税区和空港经济区,累计面积15.2平方公里。至此,广州申请自贸区的范围终于浮出水面。
随后,有消息称由 广东 申报的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草案近期已经获得中央决策层的 原则性 同意,相关消息有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发布。
上海自贸区获批一度引起房价应声上涨的“珠玉在前”,这加大了外界对南沙和花都的房价预期。
但今年6月初,全国所有自贸区计划被全面叫停。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评价道,结合本地优势和特色谋划自贸区发展思路无可厚非,“但从一些地方提交的申请报告来看,基本上还是过去多年模式的重复,仍旧停留在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的层面上,没多少新意。”
对于提出将近一年仍没有明确获批时间的粤港澳自贸区来说,可谓“累觉不爱”;对于区域内坐等政策利好的楼盘来说,更是“累觉不爱”。
近日,此前捂盘的不少楼盘已明确本月将推货,惜售楼盘也开始了以价换量。【详细】
2010年7月23日,已有有关人员在财务部举行的地方税改革研讨会上表示,房产税试点将于2012年推行,届时会以个别城市作为试点。财政部有关人士同时表示,作为 地方税 重要组成部分, 房产税 的最大的作用在于调节收入分配,提高 土地利用 效率。自此,房产税成为了业内外热议的焦点。
而2011年1月,重庆首笔个人住房房产税申报入库,税款为6154.83元。2012年8月,新闻报道30多个省市地税部门开始为房产税开征做准备。
今年3月份,原国税副总局长许善达就关于房产税的一次公开发言,让始于2011年的重庆、上海两地房产税试点再次成为争议,其表示,“此前推行的重庆和上海试点房产税模式是在其他房地产税收制度和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在居民的住房保有环节增加的税。现在的模式是,在要减少交易环节税费的条件下,再在居民保有环节增加税收。重庆、上海的模式已经被财政部否定。”
官方数据表示,2013年重庆市房产税收入为13.8亿元,占市级公共财政收入的2%,上海市26.9亿元,占市级公共财政收入1.3%,房产税试点带来的收入显得有一点可怜。
期间,更是有专家这样认为“房产税试点非但没有抑制房价,反而促发了上海房价的新一涨。”
今年5月26日,有媒体称房产税试点或将在今年取得较大进展,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曾明确说,财政部门将在“十二五”期间研究推进房产税改革。
但是房产税改革的推行,仍然面临不少阻力,“要推行这一改革尚有不少困难,包括住房产权归属不清晰、缺乏专业评估队伍等。”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曾表示。【详细】
这年头,不止马伊琍很受伤,房企的日子也不好过,光耀地产被爆资产危机了、创鸿集团被传倒闭了、兴润置业资不抵债了、融创收购绿城了,2014年上半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缺的不是话题,而是撑得下去的房企。
今年5月份, 深圳市光耀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称“光耀地产”)暴出“破产危机”的传言,知情人士称,其实从2013年年底开始,光耀地产多个项目已无法按期交房以至被迫停工,业内纷纷传言光耀地产资金链断裂。而证实这一切的则是光耀地产已被最高法院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自此破产传言甚嚣尘上。
虽然光耀地产公司高层多次强调公司会度过难关,但随着光耀地产债务问题的不断曝光和层层深入,对于光耀能否起死回生的质疑从未间断,且愈演愈烈。
就在光耀地产尚在苦思怎么样度过危机时,绿城中国——这家总实力连续多年在浙江省房地产行业排名第一,贵为中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突然传出拟向融创中国进行30%股权的转让。融创方面也迅速给予回复,承认已经在与绿城磋商收购股权事宜。
5月22日,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收购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具体交易细节。最终这桩2014年中国房地产最大收购案尘埃落定。
在融创中国发布的公告中显示,融创中国以62.98亿港元代价收购绿城中国24.313%股份。交易完成后,融创中国持有的绿城中国股份与九龙仓并列为第一大股东,孙宏斌被委任为绿城中国非执行董事、董事会联席主席和提名委员会主席,宋卫平将由绿城中国原来的董事会主席改任董事会联席主席。
然而事情并未随着收购的结束而结束,当外界纷纷猜想双方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未来绿城谁说了算、两个企业文化迥异的公司怎样融合之时,更多业内人士则担心品牌房企被收购,或许意味着房地产将迎来一场更大的洗牌。
如果说绿城牵手融创是为了更好地生存,那么同为浙江的房地产企业,号称宁波地产界的房企大佬的兴润置业就没那么幸运了。
开发房产面积达100多万平方、2007年荣登宁波百强企业榜单33名、拥有国家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这些骄人成绩在其轰然倒塌后荡然无存,而留下的则是超过35亿元的巨额债务,其中银行欠贷达24亿元,涉及17家银行和2家公司,7亿多元的非法公众存款,还有3亿多元的工程欠款。
据当地官方网站对外公布的信息数据显示,兴润置业实际控制人沈财兴、沈明崇父子因为经营不善,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负债35亿元,公司资产实际上只有30亿元,目前已经资不抵债。
光耀破产危机、融创收购绿城、兴润置业资不抵债,对于阴晴难辨的房地产市场,或许是结束,又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详细】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然而迈入2014,对于人才似乎有了第二层含义。如果说以前思考的是如何吸引人才,而现在,则应该思考怎么样留住人才。
2014年上半年,全国5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就有近百位高管职位发生变动,招商地产董事长林少斌辞职、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绮琴请辞、曾供职万达的王寿庆接下金地抛来的橄榄枝……
不论原因为何,众多房地产业明星高管狠下决心告别老东家,让人不禁有种“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的悲壮。
本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房企高管择木而栖再正常不过,对于个别人离职,业内人士一笑置之,这不过是房企战略转移和发展扩张中的人才战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然而如此声势庞大的离职浪潮汹涌袭来,让局外人不禁要问:房企“肿么”了?
已经告别“黄金十年”的房地产行业不复以往大步向前的气势,从2013年的大起,到2014年的大落。小房企面临生存压力挑战,大房企则企图通过转型突破困境。房企不好过,房企高管压力自然不会小,不管是因为经营指标完成不理想迫于压力离职,还是出于自身职业的考量,作为局外人,我们不得而知。
唯一确定的是,作为一个曾经辉煌的行业,不管是隐退、辞职、抑或是更多的地产人转投其他新兴行业,在未来也不足为奇,更可能愈演愈烈。房地产行业大浪淘沙,地产人,不易,地产高管,更不易。【详细】
迈入2014年,热门房企携手互联网巨头,“用互联网的思维经营房地产”一直是不断升温的话题。当代置业在香港与乐视签署了智能家居的战略合作协议、万达电商宣布将与京东启动系列合作活动、万科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巴巴入股恒大足球……当外人纷纷质疑房企牵手互联网能否开花结果时,房企和互联网大佬们早已打成一片,筹划美好蓝图。
2014年6月5日在万科首届商业合作方大会上,万科宣布成立商业策略联盟,并与百度首次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按照万科集团总裁郁亮所说:“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我们要主动跟这个时代的基因来互动,不断适应这个时代。”毫无疑问,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担当了“时代基因”的角色。
两年之前,很多人对于房地产电商半信半疑,那么复杂的房子怎么在网上卖呢?而现在房产电商正在取代广告,成为公认的房地产互联网主流营销模式,渗透率大幅提高。
业内分析,如果说阿里巴巴入股恒大足球,让人看不懂葫芦里买的什么药,百度和万科的合作方式则更加具体明了,万科看中了百度的“定位引擎、大数据、营销工具”。对于万科来说,它希望百度能够为自己的顾客和业主提供更多大数据上的支持,比如对客流量、拥挤程度的分析和预报,对特定地点的定位和指引。
正如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毛大庆表示:“万科下一步的商业模式将与苏宁、阿里巴巴等商业模式如出一辙,将产业链的上下游全线打通,利用万科充沛的金融资源为其提供服务,吃定供应商与业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的房地产企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真正的完成刚进入售楼处,置业顾问就可以把你的需求如数家珍地展现出来。
以往对于互联网不屑一顾的房地产界,在互联网大潮汹涌袭来之际,终究是顺应潮流告别传统媒体,转投可实现高精准营销的互联网,尝到甜头之后,则更为大胆的尝试房产电商、移动电商等新事物。
对于房企联网的未来,咱们不可以轻下判断,但不得不承认,互联网对于传统广告行业的冲击慢慢的变大。对于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是值得各行各业时刻警惕,时刻思索的永恒话题。【详细】
众所周知,“楼市降价潮”恐为今年一大热词,早在今年年初,由杭州传出楼盘降价引发业主维权打响楼市降价第一枪开始,雅居乐星河湾在常州的高端项目也出现大幅降价。至此,全国各地降价风蔓延。房地产巨头万科王董事长王石直言“今年内地房地产行业形势不妙,没有价格永远增长的房地产市场。”
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楼市是否依旧像2013年那般坚挺?据相关机构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广州降价楼盘已增至78个,占在售楼盘总数的25.5%。数目如此之多,可谓令人“瞠目结舌”。
5月份,不少开发商先后采取让价跑量策略打响促销战,其中不乏万科、雅居乐等知名房企。而不少指标性楼盘也现“跳水”,万科欧泊让价幅度达30%。雅居乐剑桥郡5月推200多套毛坯单位,1.2万/平起步,较之3月份售价降近6千/平。
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全国地王项目亚运城山海湾组团推出一口价单位,东面望江单位一口价12500元/平方米,比2010年开卖时的1.8万-2万元/平方米的价格低了5500-7500元/平方米,最低跌破万元。
开发商的让价幅度之多缘由哪般?纵观今年上半年楼市半年报,或许可看出端倪。
据阳光家缘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1.1-6.30)广州网签一手住宅33010套,环比2013年下半年下跌26.6%,同比去年同期下降30.5%;成交面积3,832,829平方米,环比下跌23.4%,同比跌30%;一手住宅网签均价为14,970元/平方米,环比涨18%,同比涨9.6 %。整体呈量跌价升走势。
据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公布的数据,前6月,七家千亿房企中三家完成了销售目标的一半,最低的仅完成了21%。业内人士预测当前大部分企业涨幅放缓,后续更多企业难逃这一状况,预计数据并不乐观。
上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楼市成交低迷,开发商业绩不明朗,似乎慢慢的变成了了上半年楼市的关键词。面对这一些数据,业内人士分析,开发商如果不加快让价跑量,九成房企将不能完成今年定下的销售任务。方圆地产首席分析师邓浩志在接受新华网记者正常采访时则直言:“下半年将会有更多的开发商加入到降价队伍中。”【详细】
“预计30多个城市的限购政策将可能在年内取消。”有业内人士如是说。正如上文提及,近半年来多地成交低迷,政府似乎也按捺不住了。多地政府在试探楼市调控底线,松绑限购政策传闻更是尘嚣甚上。6月25日,呼和浩特房地产监管网公布一则公告称呼市将松绑现有的住宅限购政策,这成为国内首个高调发文宣布取消限购的城市。
据了解,“限购令”自2010年落地以来,全国有超过40多个城市加入限购行列。进入2014年,截止至目前,已有超过15个城市松绑限购政策。5月初安徽铜陵出台一系列降低购房门槛的政策;浙江宁波亦放宽购买套数的举措;天津滨海新区虽未明文放松限购,据了解只要滨海范围内无房,即可在新区购房;而7月2日济南酝酿松绑限购政策,目前尚在研究阶段。
当然,也不乏个别城市欲松绑限购政策遭遇“见光死”,5月佛山传全面放开限购,不过三天,便受到“暂缓执行”通知;6月中旬多位业内人士传昆明取消住宅限购政策,最后遭到当地住建局否认。
各地松绑限购政策,广州方面是否有限购放松的可能?在5月中旬,传南沙对澳港人士放松限购,然而遭到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有关人员的否认:“广州仍继续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调控政策,目前没有调整。”日前中原地产项目经理黄韬在接受新华网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像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目前取消限购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如此,在半年楼市进程中我们仍旧是能够正常的看到,广州限购、限贷、限价、限签、限预售的“五限”已经有实质性松动,3月份伊始,广州部分豪宅盘网签放开;增城从化区域限价令明紧暗松;另外,对于去年下半年执行的“政府指导价”,各区域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和放松,“双合同”得以隐退江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