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奖科学技术人才!两百万奖金发出设计
1月13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为2022年度中国石化科学技术创新功勋奖获得者梁红文、
1969年出生,集团公司化工和材料领域高级专家,现就职于巴陵石化公司,致力于绿色环保合成(热塑)橡胶生产技术开发。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优秀专利奖2项。
梁红文在巴陵石化工作了30年,一直从事热塑性弹性体SBS、SEBS等系列新产品的研发、应用技术及质量攻关工作。
SEBS是国际上公认的用途广泛的新型弹性体材料。SEBS成功国产化前,其技术一度被国外企业垄断。20世纪90年代初,为学习国外先进的SEBS技术,巴陵石化曾两次派考察团出国考察,但受到国外专家的冷嘲热讽:“这是世界顶尖的东西,没有技术积累就想成功,简直是异想天开。”
从1996年开始,他和项目组成员全身心投入SEBS项目技术攻关。1998年,项目组完成小试研究并通过集团公司技术鉴定,2003年完成SEBS中试技术开发。为尽快实现国内SEBS产品规模化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项目组从2003年着手进行国内首套万吨级SEBS成套技术开发。该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中国石化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和湖南省重大专项。
十年磨一剑。2006年,经梁红文和小组成员一起努力,巴陵石化建成国内首套万吨级SEBS工业装置并一次开车成功,先后完成线个牌号产品的工业试验,产品稳定性很高,填补国内SEBS生产空白,其中星型产品为独有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2012年9月,巴陵石化在满负荷运行国内首套万吨级SEBS工业装置的基础上,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新建年产6万吨特种热塑橡胶(SIS、SEBS)装置全线贯通投产,装置实施的多项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初,“新一代高性能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SEBS)成套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21年2月1日,中国石化重点项目、巴陵石化年产5万吨SEBS工业化装置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同年,巴陵石化研发生产的医用SEBS入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年度15个化工新材料创新产品。“看到研发的产品能够大范围的应用、造福大众健康,我们感觉到很自豪!”梁红文说道。
现如今,采用SEBS技术生产的产品,已确定进入“寻常百姓家”:无论是学生用的铅笔橡胶头、医院用的输液管,还是食品包装、电线电缆、汽车内件……SEBS无处不在。
曹绪龙,1964 年出生,集团公司油气开发领域高级专家,第六届感动石化人物,现就职于胜利油田,长期致力于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和省部级技术文明、科技进步奖1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6件,国外专利1件。
从一无所知,到业内翘楚,成为胜利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标志性人物和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专家,集团公司高级专家曹绪龙始终坚守在化学驱“三采”研究事业的最前沿,始终专注挑战复杂油藏采收率的新极限,实现了胜利油田化学驱技术从最初的跟跑、过程的并跑到现在的领跑。
在曹绪龙看来,他们的化学驱油工作,就像打扫油藏的“清洁工”,通过研究化学药剂,把油藏犄角旮旯处的石油都扫到,还要扫干净。这个油藏“清洁工”,他一干就是40年。
截至目前,曹绪龙带领团队先后编制了78个化学驱方案,覆盖地质储量5.6亿吨,累计产油7505万吨,增加可采储量5800万吨,相当于发现2亿吨级大油田。
多年来,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有力助推胜利油田的发展——化学驱年产原油量占胜利油田年总产量的12%,个别区块采收率还突破了60%极限。而这些背后,都凝结着曹绪龙团队的汗水。
所谓化学驱是指油藏在继天然能量开发和水驱之后,采用的第三种采油方式。说白了,就是通过向油层中注入高效化学剂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一种方法。
20世纪80年代,化学驱“三采”技术是地地道道的“冷门”。曹绪龙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出国培训学习时的尴尬,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学生似的,人家说啥东西都不知道。回国后,他和同事带回满满14箱资料,全是关于化学驱方面的论文和学术资料。
进入90年代,当时有着先进化学驱油技术的几大国际石油公司,先后对胜利油田开展化学驱可行性评价,结论却是:胜利油田不适合开展化学驱油。
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1992年以来,耐温抗盐聚合物驱、无碱高效二元复合驱、非均相复合驱等化学驱技术,先后从试验室走向现场应用,胜利油田化学驱不但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而且化学驱油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2017年在第22届世界石油大会演讲台上,在曹绪龙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世界“三采”同行介绍胜利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后,获得非常好的反响。也是在那一刻,曹绪龙心里更有了底气:“我们再也用不着跟在别人后面了!”
为便于广大读者随时随地阅读,《中国石化报》电子报每天上午8点准时更新,欢迎广大读者点击支持!